后疫情时代,实体书店如何走得更远?市人大代表建议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
【信息来源:】
【信息时间:2021-06-10 16:26 阅读次数: 】
即将到来的暑假,一直是实体书店期待的旺季。然而,在互联网发展、现代阅读方式不断转变的冲击下,实体书店早已没有了当初的火爆人气。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是让不少实体书店遭受重创。
在后疫情时代,实体书店该如何突围?在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朱奕、朱耀明、陈星等多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扶持实体书店的建议,帮助实体书店走出困境,引导实体书店主动探索创新,助推苏州书香社会建设。
疫情影响,实体书店生存艰难
在观前街碧凤坊一条叫蔡汇河头的宁静弄堂里,藏着一家小众书店——慢书房。自2012年开业至今,这家书店坚持每年举办200场左右读书沙龙,公众号的粉丝达到了20多万人,经常有全国各地的书友慕名而来。说起疫情对书店的影响,店主刘颖描述了一个场景,“去年5月之前,书店几乎没有一个客人。”刘颖告诉记者,当时,受疫情的影响,不但书店的客流量断崖式下降,读书沙龙更是处于停摆状态,一直到去年7、8月份才稍微缓过劲来。为了努力让书店撑下去,刘颖采取了很多自救措施,录音频、拍视频、线上卖书……
“我们自己不断求新求变,也希望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让我们不仅能撑下去,还能走得更远。”刘颖说,作为一家实体书店的店主,她希望能让“慢书房”成为苏州这座城市的一个文化品牌。
对于实体书店的困境,市人大代表朱奕分析了几方面原因。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实体书店经营收入锐减、服务功能弱化、顾客和员工流失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书店出现歇业甚至关店的现象,从业者信心受到打击。同时,实体书店在市场竞争中的成本长期偏高,无法像网店平台一样以图书售价吸引消费者,导致客流和销售损失严重,这也造成了实体书店的生存困难。
政策扶持,帮助实体书店走出困境
其实,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深入,关于实体书店的讨论越来越受到关注,扶持实体书店的呼声不在少数。在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朱奕和其他几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扶持实体书店的建议。
朱奕认为,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实体书店作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北京、上海、云南等多地都陆续出台扶持政策,帮助实体书店走出困境,建议我市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研究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提高精准度,扩大普惠面,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支持力度,助推苏州书香社会建设。
具体来说,朱奕建议,根据实体书店的规模和经营状况,研究分类给予贴息、房租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符合功能定位和区域布局的大型书城、特色书店等实体书店给予一定奖补;对创新经营模式、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实体书店给予一定奖励。此外,应进一步改善农村阅读设施建设,鼓励和扶持实体书店深入农村基层开设社区书店,并加大对农家书屋的投入力度。“全市956个农家书屋发展不够平衡,引导性投入不足。”朱奕认为,要通过加大公共投入,创新完善机制,有效解决图书购置更新不及时、阅读活动不丰富和“门不开、走不进”等问题,以提升农家书屋的使用效能。
精准施策,不仅要脱困还要走得更远
实事上,针对实体书店面临的困难,政府部门一直在努力。2015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实体书店资助办法(试行)》,重点奖励优秀实体书店,补贴特色书店,为实体书店提供贷款贴息,推动了一批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去年,为了帮助实体书店走出困境,市财政划拨1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传统书店向优秀书店、特色书店转型升级,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冲击。
对于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相关部门也作出了积极回应。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陈洁表示,有关部门将认真修订完善《实体书店资助办法》,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设贯通城乡的实体书店网络体系。具体来说,将通过完善实体书店建设考评机制、落实实体书店场地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提供创业服务等方式,对实体书店进行一系列精准扶持,帮助实体书店走得更远。
此外,对于鼓励和扶持实体书店深入农村基层开设社区书店的建议,陈洁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农家书屋建、管、护纳入县级市、区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探索农家书屋市场化运营模式,依托各类资源组织农家书屋区域化运营试点,解决农家书屋“开门服务”的问题;全面推进农家书屋图书与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不断丰富农家书屋图书资源;全力推动数字资源融入建设,满足农家书屋多样化阅读需求,精选特色优质项目,提升农家书屋使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