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关注苏州夜经济发展
【信息来源:】
【信息时间:2020-07-16 09:25 阅读次数: 】
《沟通人大代表》2020年第7期
直播时间: 7月15日(星期三) 下午4:00-5:00
节目嘉宾: 陈 曦 市人大代表 姑苏文化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益军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产业处
栏目主持: 郦敏
栏目记者: 顾玲荧
主持人:关注民生热点问题,听取公众意见呼声。欢迎收听新闻911《沟通人大代表》节目。《沟通人大代表》每月播出一期,我们都会邀请人大代表们走进直播室,与市民百姓对话交流,听取民意,关注民生,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
上期《沟通人大代表》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工委、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处的负责同志,走进直播间介绍有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也介绍了一些有关垃圾分类的小常识、小建议,譬如关于厨房垃圾粉碎机,考虑到如何保持管道畅通、二次清理、增加污水处理负荷等因素,不建议大家使用厨房垃圾粉碎机直排污水管道。
主持人:当前,我们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做好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恢复社会生活的工作。为了促进生产,我们也要适时拉动消费,在出口暂时受阻的情况下,大力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尤为显得重要。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市人大代表的重视,在市16届人大4次会议上,就有陈曦、刘君、徐海明等多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有关发展苏州夜经济的建议,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市交通、商务、城管、公安等部门协办。今天我们节目组邀请到市人大代表陈曦、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产业处负责同志,走进直播间介绍有关情况,与听众朋友进行交流。
主持人:市人大代表陈曦来自姑苏区代表团,现任姑苏文化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先向市陈代表了解一下,提出有发展苏州夜经济建议的初衷。
代表: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品质的提升,为满足人民对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的需求,近年来城市夜间经济悄然兴起,并在全国多个城市延伸发展。现代城市的夜间经济已经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更是反映都市繁荣程度、文化发展与精神文明追求的重要指标,体现着城市活力与吸引力,承担着拉动消费、丰富城市发展内涵、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的重要职责。当前,消费已连续五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在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夜间经济作为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发展夜间经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共识,更是繁荣经济之城的代名词。
从全球范围看,许多国际性大都市夜间霓虹耀眼、灯火辉煌,一些经济学家甚至以NASA灯光值来评价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活跃情况。世界各地的著名城市也都以其各具特色的夜间经济吸引着人们:夜晚的阿姆斯特丹以社交作为粘合剂,夜晚的纽约是艺术和个性的聚集地,而夜晚的东京代表着全球化和原真性的融合......
国内的很多城市也越来越重视夜间经济的发展,北京是全国率先发展夜间经济城市,今年7月政府更是推出“繁荣夜间经济13条”,重点打造“夜京城”;上海商务委等九部门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晚7点至次日6点”海派生活的繁荣发展;天津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2019年底前形成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夜游西安的实施方案》,“西安年,最中国”的口号,大唐不夜城、唐妞不倒翁红爆网络,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这些城市的政策出台,延长了人们的驻留时间、提高了过夜率,不断打造出多种形式的夜间消费新业态,成为城市经济繁荣的新亮点。
当前,苏州的夜经济似乎是处在一个待开发的状态,来到苏州旅游、创业的朋友很多会说,苏州很美,但是苏州的晚上不好玩。这个不好玩,不是简单的看个护城河景观灯、或者是“吃吃喝喝”、去泡个吧,而是要通过更为丰富的业态和内涵来满足现代城市人群在白天工作之后的精神释放需求,是新时代的人们对社交空间的需求。从苏州城市发展角度来看,夜间经济发展有三个好处:一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消费水平提高,二是夜间经济发展延长消费时间,成为消费增长新突破口,是待开发的消费蓝海,三是伴随苏州当前一系列人才落户政策落地,苏州夜经济的发展,为新、老苏州人提升了留在苏州这个“家”的吸引力,有助于城市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基于这样的情况,年初的市委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培育投资消费新热点,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体育健康、数字娱乐等消费热点,探索发展‘夜间经济’,形成一批消费新地标”的工作目标。
面对未来一系列关于夜间经济鼓励政策出台,可以预见到以后苏州夜生活资源丰富、消费升级、消费形态调整等都将蕴藏着巨大机遇,但同时在优质项目引进、文化IP打造、丰富业态内容等方面也将面临诸多挑战,城市配套、交通安全等等问题也会伴随产生。为此,在今年的市16届人大4次人代会上,我和姑苏团的刘君代表联名提出了003号《多措并举做实夜间经济 助力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发展苏州夜经济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主持人:你提出的003号关于发展苏州夜经济建议的主要内容,给我们介绍一下:
代表:我提出五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一、加强夜间经济整体规划布局,进行局部试点。建议政府牵头编制夜间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邀请专业人士、市场人士就苏州本土情况开展夜间经济产业规模、收入、就业等产业摸底调研,从苏州城市文化气质角度出发,整合聚集优势资源,设计苏州夜间经济的空间布局,不同区域的夜经济规划定位各具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坚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学习北京、上海经验,建立夜间经济协调推进机制。通过设立市、区、街道三级层层落实、协调发展;鼓励相关商会、协会、企业家共同参与,带头推进区域夜间经济发展,坚持在政府前置科学规划下,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通过前期规划、梳理,建议对一批消费地标、特色商圈、美食街、延时场馆等进行试点,逐步挖掘苏州本土文化,差异化竞争,避免趋同;开展试点街区夜间商业大数据分析,针对消费习惯、消费偏好、人流分布来研究相关夜经济推进措施是否有效,同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发展提供重要参考经验。
二、丰富消费内容,突出苏州文化特色。苏州的夜间经济应该有千年古城的文化味和小桥流水人家的文艺味。建议:1.在“夜游网师园”、坐船“夜游护城河”之外,进一步开发苏州夜间旅游(游园、游河)项目;2.以苏州传统民俗节日、活动为重要切入点,将如古胥门灯会、虎丘中秋夜、轧神仙庙会等民俗活动作为苏州城市旅游头部IP打造,拓展其夜间活动项目,吸引全国各地人群来苏州体验这些具有鲜明苏州本土文化特色的活动;3.文化演艺与夜景结合。学习上海外滩跨年灯光秀、长沙梅溪湖灯光节、大唐不夜城的运作经验,使苏州在城市亮化、美化工程的基础上与一系列文化节日、演艺活动结合,可以考虑如以苏州园林景点、古城门为背景,策划有苏州文化底蕴的旅游演出,发展“文化+演艺+夜景”的旅游消费新模式,留住游客、产生价值,丰富夜间旅游的新业态;4.发展苏州夜市文化,鼓励开展各类夜市文化节、展览展会延时到夜间;5.注重多业态的融合跨界,让夜经济的内涵得到创新发展。围绕购、健、展、游、读、娱积极开展业态创新,把文化、旅游、艺术、体育通过各种形式与商业紧密融合,尝试“艺术+商业+时尚”、“艺术+新零售”;6.尝试场馆延时,如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书店等的延时服务、经营,满足城市白领、学生,来苏商务出差人群的需求;7.扶持、推动一批优秀的夜间娱乐精品节目、戏剧或驻场演出项目,特别是有苏州本土文化体色的戏剧。
三、打造夜生活地标,支持文化载体建设。对标北京、上海等地如三里屯、国贸夜生活地标,支持、推动商圈改造更新、支持体育场馆、工人文化宫等的文化载体建设,促进夜间经济地标从点、线、面延伸发展,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夜生活地标,打造苏州城市国际化形象品牌,促进经济良好循环。
四、注重人才引进、资源整合,夜经济服务精准推送。1.培育、引进一批优质夜经济项目、内容的制造人才,助力苏州城市夜经济IP的打造;2.发布苏州夜生活消费指南,定期更新推送,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整合,让“夜经济”的服务更加高效、精准;3.学习“大唐不夜城唐妞不倒翁”的城市营销新玩法,利用“两微一抖”,打造旅游、消费网红;4.整合旅游资源、文博展会资源,并着力进行国内外的宣传整合。
五、政府加快政策制度创新,做好服务保障、监管工作。夜间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一部分,需要引导发展。随着夜间经济的兴起,必然会带来交通、电力、市政管理、安全保卫等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压力,这同样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加大相应的投入。建议政府完善配套政策和保障,推动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台创新举措,尝试在支持酒吧外摆位、分时段步行街、简化大型活动审批。聚焦重点区域,协调重点地铁线路夜间运营时间的延长,精准调整、增加夜间公交线路配套,因地制宜盘活扩容停车资源,增设网约车、出租车候车点。改善夜市停车难,采取夜间停靠车位、错时停车、共享车位等方式挖掘停车潜能。完善夜间标识体系、景观小品、休闲设施、灯光设施、环卫设施、公共Wifi及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管理部门还要在治安、噪音管理和环境清洁等方面下大功夫做好监管工作,整合城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公安和街道等职能部门力量,努力扮演“夜间管家”角色。
主持人:建议的主要承办单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是如何回应代表建议的呢?我们来听听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处产业处吴益军的介绍
文广旅局:夜间经济是现代都市经济业态之一,也是繁荣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举措,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为深入贯彻关于激发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的决策部署,落实市委蓝书记对发展苏州夜间经济所做的系列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导下,我局高度重视,深入调研,协调并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各项工作。一是加强整体规划布局,构建协调推进机制。根据蓝书记对发展夜间经济的批示,以及市委、市政府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发展夜间经济的部署,我局牵头拟制了《关于加快苏州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州市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繁荣发展我市夜间经济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支持措施和组织保障,成立了以李亚平市长为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地区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探索“夜间市(区)长”制度,构建市区联动、部门参与的工作网络,为推动全市夜间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布局,从政策层面构建了推动我市夜间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此外为了更好的促进消费回补,发展夜间经济,我局联合市发改委出台关于促进“姑苏八点半”苏州夜间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从加大消费奖励力度、打造夜间IP品牌、实施夜间智慧服务、优化夜间交通服务等十个方面着手推进全市夜间经济发展。二是丰富夜间消费菜单,突出苏州文化特色。我局会同姑苏区率先试点打造“姑苏八点半”夜间经济品牌,围绕古城“三片一带”空间布局,建设一批文商旅深度融合、消费带动能力强的夜间经济示范区;围绕“夜Show、夜食、夜购、夜娱、夜游、夜宿”六个方面,通过整合、再造和活化,推出苏帮菜“四季菜宴”,鼓励老字号重回观前街,构建了完整的夜间消费链条;强化消费载体建设,推出了“姑苏八点半”招商载体热力图,多维度推介展示重点招商载体及项目,为优质产业项目落地提供引力导航;创新打造苏州文化特质的“江南小剧场”演艺项目,充分挖掘园林、昆曲、评弹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推出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和艺术感染力,叫好又叫座的特色小剧场演出;打造碧凤坊-太监弄-小公园行进式夜游主题街区,推出“观碧凤”“品苏食”“潮•新艺”三个主题空间业态,尝试“艺术+商业+时尚”、“艺术+新零售”等业态创新,再现“荡观前白相玄妙观”的盛景。同时,以“小姑苏”带动“大苏州”,实施“1+9”发展战略,各地区纷纷推出符合区域气质的夜间经济品牌作为“姑苏八点半”子品牌,如常熟市“虞歌畅晚”发放2000万元电子消费券;吴江区“繁华吴江夜”构建“1+6+6+N”夜经济格局;吴中区“今夜‘吴’眠 精彩‘吴’限”点亮太湖乡村、运河文化、江南古镇三大主题;工业园区“非凡园区YE”5000家商户参与、5000万现金补贴、5亿元折扣促销;高新区“狮山新动夜”八大主题活动点亮城西等等,协同呼应,同频共振,玩转酷炫“夜魔方”。三是支持文化载体建设,推出多元特色活动。打造业态多元、体验丰富、特色鲜明的苏州夜性格,进一步突出文化旅游消费在夜间经济中的带动作用。2017年2月,苏州市被正式确立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在两年多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苏州市文化和旅游消费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拓展文化旅游消费线上商城和线下网点,融入更多夜间体验式消费产品,丰富行业类别,提升市民游客消费便捷度。依托大数据平台,推动“品质苏州•美好生活”苏州文化旅游消费月活动提质扩容,推出一批符合苏城气质的夜游、夜娱、夜读、夜市等夜间文化旅游消费活动品牌,涵盖观影、看剧、读书、演艺、娱乐休闲、旅游体验等类别。其中,2019年苏州文化旅游消费夜市首次采用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活动模式,在全市各地设立7个分会场,吸引逾93万人次参与,投入产出比达1:5.5,苏州获评“夜间经济十佳城市”。同时,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各地区及有关单位举办规模效应强、影响力大、具有消费带动作用的夜间文旅消费活动,打造了一批文旅消费品牌项目和夜生活地标。召开旅游促进大会,启动景区优惠大开放活动,全市5月到6月,53家A级景区门票实行半价优惠,实施了买一送一、价格直降、延长优惠期等酒店揽客大让利活动,面向市民游客,推出涵盖各类旅游消费的70万份“春天苏州旅游季”红包,鼓励市民“走出去”,游客“住下来”,全面激活夜间消费。四是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实施审慎包容监管。围绕加快苏州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总体要求,各有关部门也纷纷响应,根据各自职责,在夜间交通、停车、旅游、灯光、宣传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发展夜间经济的创新举措。市交通局打造夜间经济交通出行热力图,在现有4条通宵公交线路的基础上,周末、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夜间经济重点区域增开夜间公交专线,加密公交班次、延长服务时间,轨道交通1、2、4号线服务时间延长至23:30,依托“苏州好行”规划设计夜游专线,打造夜间旅游专线网络,形成苏州好行夜间特色服务品牌;市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行“无理由退货”,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先行退款处办机制,营造“苏州最舒心”的消费环境,全市首批参与无理由退货商家共有2747户,设立线下服务站30个;市园林绿化局推动虎丘、拙政园、耦园、怡园四个园林景区延长开放时间,结合现代声光技术打造“拙政问雅”、“夜泊枫桥”等夜游园林项目;市城管局实施并强化夜间经济环卫服务,规范店外经营,鼓励设置有特色、有文化的店招店牌;市商务局发布夜间购物消费地图,标注夜间经济集聚区、大型购物商场、苏州特色美食、旅游酒店等夜间消费打卡地,提供全方位指引服务;观前片区周边6家市级党政机关、14家企事业单位提供3000多个夜间停车位全部对外开放,公安、交通的停车诱导一期系统也已经上线运行,全方位解决观前地区停车难的问题。全面协调发动商务、城管、市场监管、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力量,做好服务保障,实施审慎包容监管,努力做到放活管好,在当好“夜间服务员”的同时,承担好“夜间管家”的角色。 “姑苏八点半”系列活动吹响了苏州发展夜间经济的号角,但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面对打响城市品牌打造城市名片的要求,我市夜间经济还需顺势而为,优化完善。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实施意见》要求,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在夜间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娱乐消费、餐饮消费、购物消费、健•美消费、住宿消费7个方面深挖潜力,以建设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为支点,推动空间集聚、要素集聚、创意集聚、业态集聚,实现夜间文旅经济规模效应和集合效应,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多措并举做实夜间经济,助力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发展“夜间经济”、彰显“夜苏州”品牌,可以有效激发文化创造、增加社会就业、延长游客时间、提高消费水平、带动区域发展,是苏州亟待开掘的经济增长新蓝海;可以构建“青春友好”“亲商友商”型城市,吸引人才、企业家、年轻人到苏州创业就业,是提升城市活力、魅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支点。希望通过这件建议的办理,有力地促进苏州夜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夜间经济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内涵,成为推动城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感谢市人大代表、市文广旅局各位嘉宾,感谢听众们参加我们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