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关注本地蔬菜种植
【信息来源:】
【信息时间:2019-04-04 15:00 阅读次数: 】
《沟通人大代表》2019年第4期
直播时间: 4月4日(星期四) 上午10:00-11:00
节目嘉宾: 市人大代表 蒋春华
市农委蔬菜办主任 张强
栏目主持: 郦敏
栏目记者: 顾玲荧
主持人:关注民生热点问题,听取公众意见呼声。欢迎收听新闻911《沟通人大代表》节目。《沟通人大代表》每月播出一期,我们都会邀请人大代表们走进直播室,与市民百姓对话交流,听取民意,关注民生,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
上期《沟通人大代表》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市人大代表梅新敏,就关于《深化推进城乡大生态建设,打造地绿天蓝水更清大美苏州》的人代会议案,与听众们进行了沟通交流。
当下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忙季节。今天我们节目组邀请到市人大代表蒋春华、市农委蔬菜办主任张强同志走进直播间,就蒋春华代表在市人代会上提出的第119号《关于规范扶农政策,落实扶农措施,提高菜农的种菜积极性的建议》与听众朋友进行交流。
主持人:蒋春华代表来自苏州三港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想问一下蒋代表,你是如何想到提出有关本地蔬菜种植、菜农方面的建议的?
代表:我本身就是农民家庭出生,自2005年创业开办农副产品配送至今十多年了。2014年我公司在吴江汾湖建设了200亩设施蔬菜基地,经营蔬菜种植,每年基地自产蔬菜多少吨?品种有多少种?地产蔬菜深受苏州老百姓的喜爱。譬如说当季蔬菜有哪些?
公司每年还配送农副产品多少吨?销往机关、学校、单位食堂,饭店等,由于我们配送及时,把好食品安全质量关,配送的农副产品销售情况喜人。我们三港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在经营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惑。这些问题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为此,我收集了广大菜农、蔬菜经营户的意见,针对我市的“菜篮子”工程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主持人:我们先请市农委蔬菜主任张强同志从总体介绍一下我市蔬菜种植方面的情况?
首先要感谢蒋代表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蔬菜比较效益较高,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实施,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对我市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市常年菜地面积31.6万亩,其中设施面积12.4万亩,年播种面积115万亩次,总产量248万吨。现有菜农多少人?规模化种植情况?等等
主持人:蒋春华代表作为一名职业农民身份的代表,也是我市菜农的代言人,你提交建议的主要诉求是什么?
代表:我的建议主要是涉及三个方面内容:
1、2017年连续一年,蔬菜批发价格低迷,菜农反映,种菜的累死累活不如打工的挣钱,有的菜农甚至血本无归。4月底5月初,苏州南环桥批发市场鸡毛菜批发价不到0.2元一斤,一车菜600多斤卖不到100元,不够支付运菜的车油费、收割人工费,更不要说种菜的成本了。眼看棚里的菜渐渐变老,有的菜农只好放些鹅、羊清棚,有的菜农将长老的芹菜割了烂掉。看到这种现象实在让人心疼。菜农一直希望下批菜价能涨上去,在等待无望后有的干脆撂荒。下半年放弃承包的更是不少。希望政府一方面能从宏观的角度作规划,控制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出台应急补救措施,给菜农发放一些补贴费。防止出现蔬菜供应和价格的大起大落。
2、设施大棚种植4一5年后出现连作障碍,土地盐渍化日益严重。土壤板结长不好菜。解决的办法有多种,但菜农考虑的是现实问题。水旱轮作成本太高,休耕损失更大,采用石灰氮只是应急临时措施。希望政府出台改良土壤补助经费的政策。鼓励菜农搞好轮作、休耕、提高土地利用率。
3、为了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违禁农药和劣质化肥的使用,建议政府一方面加大对流动或无照销售农药化肥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能否将农药、化肥的销售权交给企业经营。让“菜篮子”工程的企业直接享受政府农资方面的优惠条件。
主持人:对于如何扶持本地蔬菜生产、保护本地菜农种菜积极性,蒋代表分别从如何防止出现蔬菜供应和价格的大起大落;鼓励菜农搞好轮作、休耕,提高土地利用率;控制违禁农药和劣质化肥的使用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不知我们蔬菜主管部门如何回应?
农委:蒋代表在建议中提出“希望政府从宏观的角度作规划,控制种植面积;出台应急补救措施,防止出现蔬菜供应和价格的大起大落”的建议。
当前,蔬菜生产和市场流通情况及应对措施从全国范围来看,2017年,由于深入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改经济作物趋势明显,加上2016年蔬菜种植效益较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全国蔬菜市场供给充足,受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致使菜价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部分地区和个别品种也出现了滞销卖难与断档缺货并存的现象。我市也出现了少部分地区部分品种的蔬菜价格低迷。从全省全市范围来看,2017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近2200万亩次,总产量5500万吨,产业规模全国前列,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0万亩,设施农业居全国首位。2017年,我市常年菜地面积31.6万亩,其中设施面积12.4万亩,年播种面积115万亩次,总产量248万吨,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总产量在全省的比例都不高。按我市1375万实有人口每人每天消费1斤毛菜测算,全市年需求蔬菜总量约260万吨左右,生产总量占需求总量的95%。但由于蔬菜流通大市场、地产蔬菜的品种结构以及市民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市蔬菜自给水平还不高,2017年地产蔬菜本地供应比例仅为40%左右,中心城区比例更低不到30%。当前我市蔬菜流通主要有批发市场集中交易,农贸市场经营户零售、基地直供、批发直供、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等几种模式。其中批发市场集中交易,农贸市场零售是目前我市蔬菜流通的主渠道。菜价起落,成因复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指出,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容易导致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因此针对全国蔬菜市场大起大落和我市蔬菜自给率仍然不高的实际,我委从蔬菜产业发展实际出发,研究出台符合我市特点的规划意见和补贴政策。一是制定并落实“十三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经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我委制定了《苏州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从宏观上对蔬菜产业发展做了明确规划,到“十三五”末,全市常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15万亩左右),并将面积逐一分解落实到各市区,每年开展完成情况考核。同时,为落实好“十三五”规划意见,做好年度蔬菜产业工作,我委研究制定了《年度全市种植业工作要点》,全面推动种植业转型升级。二是出台并实施了市辖区规模菜田补贴制度。经市政府同意,市农委、市财政出台了《关于建立市辖区规模菜田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从2017年起,对市辖区范围内由蔬菜种植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农业企业等长年从事蔬菜生产、连片生产规模达到10亩(含10亩)以上的菜田进行补贴。补贴金额综合考虑了地方实际、价格波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并参照了上海、北京等地的做法,确定为每亩补贴500元。规模菜田补贴推出后,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菜农种菜积极性。同时,补贴金额实行动态调整。三是推动并完善了蔬菜相关保险。从2009年起, 我市先后推出了蔬菜大棚、水生蔬菜、旱生蔬菜等蔬菜生产保险以及绿叶蔬菜目标价格指数保险,累计承担风险保障355439万元。其中绿叶蔬菜目标价格保险就是对蔬菜种植户因蔬菜价格大幅波动, 蔬菜价格低于既定目标价格造成的损失, 给予蔬菜种植户经济赔偿的一种制度安排。下一步,市推保委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加强政策宣传,切实提高菜农对保险产品的知晓度, 共同推进我市蔬菜保险工作,真正让农业保险成为农民增收的“守护神”、“保护伞”。
主持人:我市蔬菜供应呈现的是“大流通”的局面,地产蔬菜本地供应比例仅为30-40%,也就是说将近七成的蔬菜需要从外地运入。我们农业主管部门拟从稳定本地种植面积、发放补贴、提供生产保险等多个各方面予以扶持。代表关于改良土壤,解决土壤板结,实现连作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农委:一般大棚作物种植 3~5 年后开始出现土壤连作障碍现象,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盐碱化(南部酸化、北部盐碱化)。我委耕地质量保护站研究发现,在高温多雨时节通过揭棚的淋洗方式控制土壤盐分效果显著,通过加大灌溉定额以淋洗土壤盐分,可实现控盐的目的。针对土壤连作障碍,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应对措施:一是平衡施肥。要点是控制化肥用量,实行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合理配施氮、磷、钾;二是水旱轮作。要点是实施菜—稻水旱轮作,争取每隔2~3年轮作一次;三是合理深耕、灌水。要点是深翻土壤25厘米左右,对换上下层土壤;四是生物降盐。要点是利用夏季高温休闲期,种一茬不施肥的玉米或生长速度快、吸肥能力强的速生蔬菜及耐盐性较强的番茄、茄子、芹菜、莴苣、甘蓝 、菠菜等蔬菜;五是适量施用石灰和碱性肥料。要点是合理施用草木灰、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减少含氯化肥、过磷酸钙等酸性肥料的使用;六是根外追肥。适当地叶面施肥,既可促进根系生长,又可矫治缺素症状;七是生物制剂解除盐碱。盐碱害土壤,用微生物菌剂,配合叶片喷海藻甲壳素一般5~7天后盐碱消失,土壤恢复原本色。溶解土壤盐碱,增强植株抵抗盐碱的能力。关于土壤改良补助政策。目前,全市范围内还没有统一的土壤改良补助政策。各市、区根据各自情况制订了一些相关补贴政策。例如,全市范围享受休耕补贴,当前补贴标准为轮作换茬300元,休耕晒垡245元,下一步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昆山市还就新增设施蔬菜生态补偿,标准为每亩300元。测土配方肥每吨补贴300元,稻田商品有机肥最高每吨补贴500元,果蔬商品有机肥最高每吨补贴400元。下一步,我委将对设施大棚耕地质量进行设点监测,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对设施大棚耕地质量改良进行试验示范,探索适合苏州地区设施大棚耕地改良修复有效措施;积极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等技术措施降低土壤盐渍化危害。同时,研究适合于我市的土壤改良补助政策。
主持人:看来种植蔬菜还得依靠科学,是个技术活。需要休耕轮作,土地也有一个休养生息的问题。
代表还有关于控制违禁农药和劣质化肥的使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农委:农药化肥监管和经营情况您在建议中提出将农药、化肥的销售权交给企业经营的问题,早在1997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农药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农药流通进入市场化竞争时代。化肥,作为供销合作社最后一个计划专营商品,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39号)的出台而结束。自此,农药、化肥的经营都是市场行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取得相关证照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农药化肥经营。关于加大农药化肥打击力度的问题,我委每年制定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方案,要求各级农业执法机构开展专项治理行动。2017年全市共办理一般程序农药、肥料案件共43件,有力打击了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目前,我委按照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积极组织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紧锣密鼓地实施农药经营许可工作。根据相关规定,我委计划8月1日后,依法全面开展无证经营农药的清理工作。3月30日,新组建的农业农村部和省农委召开了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我委将根据会议精神制定专门的方案,组织实施生产经营假劣农药和不符合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肥料的专项整治行动。您提出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违禁农药和劣质化肥的使用的问题,近年来,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稳价保供工作,积极倡导农资商品的安全放心消费,2010年11月,张家港供销社率先开展了农药“零差率”集中配送,至2013 年苏州供销系统实现了全覆盖。截至目前,共建立起农药配送中心14个,延伸至乡镇的配送网点201个,所配送农药品种达280多种,截至2017年12月,全市累计实现农药配送额8.95亿元,为农民降本3亿多元,农药配送率粮油类达92%、果蔬类达87%以上,实现“安全+降本+生态”三重效应。在全市农药零差率统一配送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我们又实现了“三个延伸”。一是农药配送品种范围不断拓展。逐步将粮食、果蔬类农药配送服务,延伸至绿化、卫生消杀、兽(鱼)用药;二是配送服务从农药延伸至测土配方肥。2016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测土配方肥统一配送工作,负责起肥料的招标生产、定点供应及肥料供应数量和补贴资金的核实等任务。目前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吴中、相城7市(县)已开展了此项工作,2017年共配送测土配方肥3.36万吨,覆盖率接近 60%;三是依托配送体系开展废弃包装物回收。从2015年开始,依托农药集中配送体系,逐步开展了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回收处置工作。目前吴中区、昆山市、常熟市、太仓市已经全面推行,2017年共回收1600多万件农药废弃包装瓶、袋,无害化回收处置达100%。
主持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州老百姓最爱本地的时令蔬菜,蔬菜要吃得好、吃得放心,离不开菜农的辛勤耕作,离不开政府扶持政策,离不开农委等相关部门的具体落实。不管是帮扶土壤问题、农药问题、休耕轮作问题都与我市蔬菜稳定供应、安全供应息息相关,尤其是我市城市化继续发展,城市人口持续增加的形势下。
菜篮子是最直接的民生,帮扶菜农就是帮助我们自己,感谢嘉宾、感谢各位听众参加我们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