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调查我建议 | 本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信息来源:】
【信息时间:2021-12-12 10:36 阅读次数: 】
前不久,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问题进一步引起重视。
苏州市人大代表胡秀芳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没有在早期得到适当的干预;亲子关系、学习压力过大、德育弱化、校园霸凌、情绪障碍、青少年品行障碍、网络游戏成瘾常见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母亲消极教养与遗传因素,等等。
对此,胡秀芳代表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青少年父母参加类似于父母学校课堂培训。设一些公立的在父母大学,让越来越多的父母走进去,学习一些培养孩子方面的文化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让家长成长自己成为家庭的定海神针。二是优化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置,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倾听青少年的心声,为青少年心理诉求提供有效发泄方式,上好心理健康课,引导孩子寻求沟通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良好的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教育的重点,更要做孩子精神生命成长的导师,做孩子生涯规划的导师。三是把孩子从游戏中拉回来,相关职能部门要更新技术、提升水平,加强网络监管能力,净化网络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上网、绿色上网。引导青少年花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如运动和艺术活动,陶冶情操,减少在屏幕前的时间,把孩子从虚拟的游戏中拉回来,就会有更好的心理健康。
苏州市教育局办理了该件建议,及时作出答复。
苏州很早就开始建设心理教育试点学校,率先探索符合国情适应实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目前100%学校有达标心理辅导室,100% 公办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00%教师每年必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全市建有学生心理健康监护三级网络,校园危机干预小组和校园心理辅导室外援团队,面向全市中小学提供服务。
在不断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方面。一是注重预防和发展,不断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我市中小学校,确保每两周至少一课时开设心理辅导课或心理专题活动,各学校还进一步加强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尤其高度重视隐性课程开发,充分关注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充分重视音、体、美等各门学科中丰富的心理教育元素。二是注重筛查和疏导,不断完善学校心理辅导阵地建设。每学年校心理辅导室都会协助班主任完成新生谈话和定期家访工作,筛查个案进行辅导,做好重点个案辅导记录。三是注重维护和干预,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建设。“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十多年相伴,深入人心。构建起市级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三重防护网络,指导中心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也和各学校的“学生心理危机监护分级预警制度”相呼应,及时为心理危机提供服务。四是注重转介和援助,设立区域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益服务机构,各市、区都建立了“苏老师分站”“县区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等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公益服务机构。五是注重监测和评估,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督导。通过科学监测,掌握学生年度心理健康发展状况,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发布年度白皮书,为教育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检查。
在不断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方面。一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市、区、校三级管理,市教育局由德育处扎口负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有专人分管。二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保障。每年开展心理教师资格培训和认证,至今年上半年共有6406名持证心理专兼职教师,已高标准完成苏州教育“十二五”规划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2名以上兼职心理教师的目标。三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保障。各级教研机构均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或者兼职教研员,开展专题业务指导,每年组织开展心理辅导课、心理剧、心理论文等评优比赛。每个市、区教育部门,都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定期评选、推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四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激励机制保障。加强了对专职心理教师引进和培养,每年两次开展专职心理教师主题工作坊,同时将专职心理教师列入德育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评选系列。目前有14个心理教育名师工作室,还有48所市级、13个省级、1个全国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
在持续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方面。一是全员参与,不断优化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不断丰富健康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积极创设健康教风、学风、班风,不断提升全体教师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二是加强引导,不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支持。我市在全国率先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是苏州市实事工程,指导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这一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三是全面助力,不断整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影响力,以苏州教育微信公众号为统领、各类教育自媒体为呼应、各级各类学校自媒体为阵地,开展持续、立体、多元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普及,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近年来,我市印发《关于开展“提升网络文明素养”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引导全市中小学生科学、正确、健康使用网络口,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家校合力,提升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能力。
苏州市教育局德育处处长朱文潇介绍,苏州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一直未曾松懈,2017年,苏州市教育局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保障体系、支持体系;2016-2018年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重要内容,不断努力从预防和发展、筛查和疏导、维护和干预、转介和援助、监测和评估等多维度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控。坚持学校主阵地,保证全体学生必须每两周一课时的心理课,全市763所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全部达标。此外建立市、区、校三级心理健康防护网,成立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有200位苏老师和249位林老师提供学生和家长的咨询辅导。注重专业队伍,认证7531位心理专兼职老师,保证每个学校一名专职心理老师或两名兼职心理老师。
在增强家校合力中,通过将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列入市政府实施工程,利用线上家长学习平台,提供了很多的课程资源。目前有2000个音频的学习资料,同时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5000名左右.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讲座,达到3000多次,举办家庭教育的沙龙200多场。到2025年,原则上班主任上岗也需要通过中小学心理教育系统培训。我们还将计划鼓励支持选聘医务工作者担任学校的健康副校长或者顾问,同时创新家庭社会教育,在社区开设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的服务站点,组织家庭教育社区的指导师培训,让这些家长就近能够接受家庭教育或者心理教育。同时,我们还将发动老教师、老干部、妇联干部、社区专业社工以及志愿服务参与到我们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共同为中小学生设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