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调查我建议 | 本期关注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改造的问题
【信息来源:】
【信息时间:2019-10-19 14:00 阅读次数: 】
由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代表议案建议工委和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合作的代表建议办理专题节目《我调查我建议》,本期第104期关注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改造的问题,节目定于10月20日(周日)晚苏州电视一套新闻夜班车栏目前半段时间(21:20~21:50)播出,敬请关注。
加快技术和设施改造
确保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安全
近日,煤气使用安全又一次成为公众的焦点。在苏州,还有不少餐饮店和居民家中使用煤气罐,其安全保障一直受到人大代表的关注。
苏州市人大代表罗瑾华常年从事社区工作,她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古城区瓶装液化气商业用户还有2000余户。预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瓶装液化气的需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将存在。
2018年,嘉余坊6家商户完成瓶改管,桃花坞大街5家商户和平江路沿街基本完成瓶改电,但在瓶改管和瓶改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姑苏区拥有中小餐饮近2000多家,如需开展瓶改管或瓶改电的相关项目工程,商用改造成本较大,以小餐饮为代表的短租户接受度不高,房东对此也不积极;综合管网铺设过程中涉及市政道路,小区道路开挖,修复和赔偿,增加了施工成本高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很多,各类审批手续,沟通协调,流程较多,项目实施推广进度缓慢,增加了施工成本;相关项目一般牵涉到改造对象均非个别,往往为一整个区域,改造对象诉求差异较大,更需要统一规范操作。
针对困难和问题,在今年年初的市人代会上,罗瑾华代表提出了建议:要突出重点,分批分片分类推进,重点商贸区、历史街区、人口密集区、有条件改造区可先行,可结合重点区域商业设置规划的编制,减少改造店户的经营性质变化,在改造方式上,除了瓶改管外,对一些条件许可的用户可改用电,即瓶改电,从根源上消除瓶装液化气隐患。由于燃气、供电专业性强,需要落实供气和供电单位燃气、电力使用场景的安全责任。燃气部门应保障安全供用气,对燃气用户无法保障安全用气的情形,应督促燃气用户整改;供电部门应保障安全供用电,对电力用户无法保障安全用电的情形,应督促电力用户整改。对开展“瓶改管”及“瓶改电”改造工程建议纳入民生实事工程,由市级层面统一规划实施。
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办理后作出了答复。城投公司介绍,其下属燃气集团在各级政府和住建局的关心下,为让辖区内中小餐饮用户能更安全地使用燃气,规范经营,消除不规范使用瓶装液化气及其他燃料的安全隐患,解决商户使用管道天然气初期投入费用高的问题,创建了一种全新的“瓶装液化气改管道燃气”租赁模式。此项工作开展已来,既解决了餐饮商户的燃气安全隐患;又解决了餐饮商户使用管道天然气初期投入费用高昂的问题,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燃气集团接下来会将其作为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开展。
针对确实存在的投资风险高、成本回收时间长、施工成本高难度大等不利因素,燃气集团表示,不管问题再多,困难再大,燃气集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会改变,继续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民生服务工程。基于古城区实际现状,燃气集团2019年将会分批分片分类有序推进、大力开展“瓶改管”工作。首先,将仔细盘查2017年-2018年一些未完成的项目,查明未完成原因,逐个联系有需求的用户,尽可能让这些“搁置”客户安装管道天然气。其次,由于“瓶改管”项目的工程费用全权由燃气公司承担,但是小餐饮经营有诸多不确定性,开关店也相当频繁,所以也在争取适当的财政资金补贴。同时在各类施工审批手续上给予优化和简化,以期更好地落实市政府“331”整治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小餐饮商户的潜在燃气安全隐患。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市区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户有30万户,供应液化石油气10.1万吨。为了加强监管,目前所有的瓶装液化气建立了云端数据库管理,每一个钢瓶都印有二维码。同时,瓶改管的工作也一直在大力推进。
苏州市燃气发展公司副总经理陈诚表示,从2017年10月份开始,他们就已经在观前街嘉余坊试点了8家瓶改管项目,之后,又开始在一些餐饮成规模的美食街进行试点,目前已经完成了近70家。他们首创的瓶改管的租赁项目,就是为解决不少小餐饮企业很难承担一次性付费改造需要承担5至12万费用的困难,由燃气公司来投资建设管道燃气,然后用户采用租赁的模式使用管道燃气设施,租赁费用会分摊到每月的气价中。根据摸排,姑苏区拥有中小餐饮近2000家,具备改造条件的约1600户,保守估计需投入1.52亿元,基于古城区实际现状,燃气集团今年将继续分批、分片、分类有序推进,大力开展“瓶改管”工作。目前的改造主要集中在姑苏区范围之内,随后一些学校和医院周边、商业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都将作为改造对象,等经验成熟以后,再向周边区域推进。这方面,目前已经做了前期规划,接下来准备进驻相城和吴中的区域。